在沈阳和平盛基山中医诊所,一位82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地接诊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诊桌前的日历没有节假日标记,墙上的时钟不分昼夜地走动——这份坚守已持续62载春秋。他,就是被无数患者称为“救命恩人”的中华名医盛基山院士。他用一生心血研制的黄豆粒大小的褐色蜜丸,改写了现代医学“肝硬化不可逆转,肝癌是不治之症”的铁律。当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药国际贡献奖”授予“软肝丸”时,全球肝病治疗史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军旅铸仁心,岐黄觅真知
1963年,高中毕业的盛基山怀揣报国为民的理想考入沈阳军区军医学校军医专业(大专),在校内除学习西医全部课程外还学习了中药、中医针灸,三门课程打开了他的第一扇中医门。每天倍加努力的学习,为后来从事中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968年,他深入黑河农村,用小小银针为农民解除病痛,其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特效广受赞誉,事迹登上了《黑河日报》。
部队换防至锦州,他求医问道的脚步未曾停歇。白天行医,夜晚苦读,四处拜名老中医为师。1978年参加陆军第40军后勤部举办的中医学习班,学习中医理论半年,系统筑牢理论基础,随后在锦州中医院实习一年。得名老中医白依山言传身教;又赴沈阳铁路总医院中医科进修。十余年寒暑不辍的潜心钻研,“最优学员”的评语见证着他对中医精髓的深刻领悟,终使他成为兼具深厚中西医功底的杏林高手。
攻坚“不治症”,仁术诞“神丸”
1981年,盛基山调入解放军183医院传染科工作。目睹当地众多农民因肝硬化、肝腹水、肝癌无钱医治而早逝,当时也没有针对此病的专用药,医者的责任与悲悯让他立下宏愿:“必须研制一种老百姓用得起的救命药!”这个信念催生了医学史上的奇迹。
无数个日夜的探索与验证,1982年,“软肝丸”横空出世!这颗黄豆粒大小的蜜丸,由柴胡、鳖甲、丹参等纯中药精制而成,凝聚着活血软坚、清肝解毒、扶正固本、软肝缩脾、消除腹水、抗肿瘤的复合功效。它颠覆了传统认知:
改写“不可逆转”史: 早期、中期肝硬化患者坚持长期服用,约50%可实现逆转。
终结“不能治愈”论: 高达80%左右的肝腹水患者得以康复,更独创“一不放腹水、二不输蛋白、三不住院”的中药疗法。
挑战“不治之症”历史:约30%的早中期肝癌患者存活期超过5年,为绝望者点亮生命之光。
软肝丸1992年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盛基山荣立三等功,这是国家对这项突破性成果的首肯,荣誉也并未止步国门。1997年有关论文在“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交流并收入汇编,得到中外专家的认可。1998年软肝丸被英国编入《世界知名医家获奖成果精选》一书。盛基山传记被收入《中国名医列传》、《中国专家大辞典》 、 《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相继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网上电视台、辽宁电视台采访并被多家媒体报导过。
42载临床应用,上万例患者验证,“软肝丸”有效率高达91.3%,被患者深情称为“救命神药”。其意义远不止于一种药物,它代表了一种治疗理念的革新——以中医标本兼治、攻补兼施之法,利用扶正祛邪的方药,为沉疴痼疾带来新生。
仁术济天下,妙手愈沉疴
盛基山并未止步于肝病。他将中医辩证施治的精髓应用于肿瘤领域,创立独特的“扶正祛邪”方药体系,汤剂与丸药结合,治疗肝癌、肺癌、食道癌、胃肠癌及妇科肿瘤疗效斐然,中医中药治疗好于手术放化常规治疗,而且没有毒副作用、无痛苦、经济适用,为肿瘤患者增加一新的选择:
1、辽宁建平的孙先生,肝癌术后复发,两次介入治疗无效,2012年服用“软肝丸”后肿瘤停止生长,四年后奇迹般消失,12年无复发,赠旗赞曰:“当代华佗术,神药治肝癌”。
2、沈阳的丁女士,曾因直肠癌在沈阳两家大医院分别做了两次手术治疗,并发现腹腔已有肿瘤转移,病情无好转,病人卧床不起。在盛基山的治疗下,服药一个月后,患者就能下楼活动了,服药半年病情基本稳定,服药两年后病人康复,后单独配制中药丸服用8年,巩固疗效直至痊愈,病情稳定已十余年。赠旗赞曰:“救死扶伤恩重如山、德医双馨再世观音”。
3、北京的徐先生,晚期食道癌仅能进流食,服用中药汤剂三个月后肿块显著缩小,八个月后饮食如常,体重增加,CT复查占位病变消失。赠旗赞曰:“医术高明,药到病除”。
4、肺癌晚期并发胸水的周女士,初诊时卧床不起、呼吸衰竭。中药治疗十天后即可平卧活动,一年后白发转黑,满面红光,病情稳定生活六年。 赠旗赞曰:“再世华佗,为民造福,悬壶济也,德医双馨”。
这些案例印证了盛氏疗法的核心优势:无毒副作用、无手术放化疗痛苦、经济适用,不仅显著减轻症状、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更让许多患者重获健康,为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路。
誉满杏林海,仁心耀古今
盛基山教授半个多世纪悬壶济世、勇攀医学高峰的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
科研之光: “软肝丸”1992年荣膺军队科技进步奖,盛基山荣立个人三等功;
1997年相关论文在“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交流并收入汇编,获中外专家认可;
1998年被英国编入《世界知名医家获奖成果精选》;
2023年盛基山院士与欧阳自远院士、张伯礼院士一并荣登中国科学家年鉴封面人物,2024年再次荣登封面人物;
2024年《中国中医药年鉴》编委会聘请为主任委员;
2023年度中国科学家年鉴
2024年度中国科学家年鉴
2024年中国中医药年鉴
2024年5月盛基山同志研发的“软肝丸”“保肺丸”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指定健康产品;“软肝丸”现被多家科研单位推荐指定为健康产品,并且被中央和国家老干部局纳入老干部保健药;
第十三届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重点推荐产品
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指定健康产品
2025年《国家老干部健康产品推选目录》
2025年,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盛基山“中医药国际成果贡献奖”,获奖项目为软肝丸。
2025年2月28日,盛基山被聘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院中医药治疗肝病及肿瘤研究专家,聘期为三年;
国际担当: 2025年,被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院聘为“中医药治疗肝病及肿瘤研究专家”,随后更被特聘为该院首席院士(长期终身制)。
中医药国际成果贡献奖
专家聘请书
首席院士(长期终身制)
名家之列: 个人传记载入《中国名医列传》、《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等权威典籍。2013年被有关部门评为“建设美丽中国光彩事业十大功德人物”,2014年8月16 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第十一届全用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的接见并颁发荣誉证书。
社会礼赞: 2013年被评为“建设美丽中国光彩事业十大功德人物”,2014年在人民大会堂受国家领导人接见颁奖。盛基山多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于2016年,记录其传奇人生的《大医风范》一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2025年两会期间,《人民代表报》整版刊登其事迹“妙手回春丹心厚,悬壶济世显仁心”。
耄耋守初心,薪火望相传
如今,82岁高龄的盛老专家,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坚韧与医者的执着。退休多年,他无暇享受含饴弄孙之乐,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之分,始终坚守在辽宁盛基山健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和平中医诊所的临床第一线。
“当个好军医,为部队官兵服务;当个好医生,为地方百姓服务。”这是他六十多年前踏入军医学校时的初心,至今未改。他深知医道传承的重要性,不仅带徒授业,更力促本是文科生的女儿投身中医事业,只愿毕生心血与仁心仁术得以延续。
面对亲友让其颐养天年的劝告,他总说:“我舍不得我的事业,更舍不得那些需要我的病人。”在他心中,“医德”重于“医术”。这份视患者如亲人的赤诚,正是支撑他一生求真务实、勇克医学堡垒的力量源泉,也是古老中医“大医精诚”精神在当代最鲜活的写照。
盛老专家用一甲子的光阴,以仁心为笔,以岐黄为墨,在人类对抗肝病与肿瘤的壮阔史诗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中国篇章。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位医者的传奇,更是中医药这座中华文明宝库历久弥新、造福人类的璀璨明证。悬壶济世,仁心不老;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如需向盛基山院士预约咨询其核心专业领域,请拨打其专家预约电话:13066579500